数字能见度仪与光学能见度仪的观测差异

被引:0
作者
王京丽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数字摄像能见度仪器系统(DPVS); 能见度; 人工观测; 仪器观测; 观测差异;
会议名称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会议时间
1600-01-01
会议地点
中国福建厦门
中图分类号
P415.33
学科分类号
0706 070601
类型
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能见度的观测大都还是以人工目测为主,规范性和客观性较差。在能见度仪器测量方面,采用的设备主要有透射能见度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和前项散射能见度仪;这些仪器在对能见度测量时,依赖一定的假设条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上世纪末开始研制的数字摄像法测量能见度仪器系统(DPVS),是采用先进的数字摄像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且完全仿照人眼观测能见度的原理,根据能见度的定义研制的。目前该仪器软硬件运行稳定可靠,观测效果良好。文章简单介绍了大气能见度定义、能见度的目测和器测方法,阐述了DPVS的基本原理,展示了数字能见度仪与光学能见度仪之间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比对结果和观测差异,并对观测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比对结果显示:短时强降雨情况,DPVS与人工观测比较接近,而FD12观测值明显偏低;连续强降雨情况,DPVS与人工观测比较接近,而FD12观测值震荡很大,会有较大的误差;降雨连续而均匀、强度低并伴有雾情况,DPVS、人工观测、FD12三者均比较接近;在无降雨低能见度范围、无降雨中等能见度范围、能见度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快速过渡情况下,随着能见度的变化,DPVS、人工与FD12的观测结果在白天数值接近、变化趋势一致;从总体趋势看,人工观测有时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分析结果表明:与前向散射仪及人工观测比对,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在降雨等复杂气象条件下DPVS与前向散射仪之间存在一定观测差异的,而与人工观测较为接近。这是因为DPVS与人工观测具有相同的原理,都是根据能见度定义进行能见度观测的,而它们与前向散射仪观测原理完全不同。但人工观测存在视力差异,具有较大主观性。显然数字能见度仪是取代人工观测能见度的最佳仪器,也是大势所趋。
引用
收藏
页码:1381 / 1388
页数:8
共 50 条
[31]   江苏省能见度仪运行监控系统在业务中的应用 [C]. 
乔贺 ;
周红根 ;
沈瑱 ;
吴田 .
强化科技基础 推进气象现代化——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2
[32]   能见度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C]. 
段沙丽 ;
段瑛 .
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3
[33]   广州夏季大气消光系数与能见度观测研究 [C]. 
朱李华 ;
陶俊 ;
张涛 ;
韩静磊 ;
许振成 ;
张仁健 ;
曹军骥 .
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1600
[34]   浅谈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C]. 
邱小伟 .
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
,1600
[35]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水平能见度转换模型分析 [C]. 
闫晓庆 ;
张兴山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4
[36]   福建省能见度的自动观测与WRF模式预报结果差异分析 [C]. 
林艳 ;
林龙官 ;
林青 ;
程丽平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6
[37]   利用数字CCD摄像头测量能见度实验及结论 [C]. 
高超 ;
孙立潭 ;
徐英勇 ;
吴强 .
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1600
[38]   能见度、天气现象器测与目测差异分析 [C]. 
吴明江 ;
孙华 ;
魏俊 ;
梁杰 .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
,1600
[39]   能见度、天气现象器测与目测差异分析 [C]. 
吴明江 .
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
,1600
[40]   利用数字CCD摄像头测量能见度实验及结论 [C]. 
高超 ;
孙立潭 ;
徐英勇 ;
吴强 .
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