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与产业技术突破

被引:67
作者
廖伟伟
机构
[1] 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深知识生产; 技术元素; 未来产业;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24.02.00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40106 ;
摘要
作为普通生产力的进化,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构建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中国路径。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和产业技术突破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3个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依托,表征为新的市场需求的创造与满足,以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其关键在于高深知识生产质量的提升、技术元素的充分整合以及产业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面临高深知识生产的难度增加与成本升高、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叠加影响、追赶效应与趋同理论支配下的国家发展瓶颈等困境。以新质生产力应对剧变中的世界秩序,需要考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复合型结构与自我进化能力,技术元素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增强,以及创新生态的自适应性与多中心结构等因素。面对正在进行的新型工业化革命,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能够将高深知识生产与产业技术突破深度融合且不断自我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而突破传统的消费、信贷以及货币政策驱动的生产与分配模式,在国家层面构筑一个超大型、稳定有效且具备价值提升能力的资产组合。高等教育应当成为政府和社会“永不退出的价值投资”,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经济周期内,国家和社会更应当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综合投入: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带的内生需求以及新型知识生产模式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集群和学科集群;基于技术要素流动与整合构建新型高等教育创新与激励机制;形成科技革命的回馈循环机制,将高等教育打造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驾驭资本”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J].
郗戈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12) :4-18+199
[2]   科教兴国视野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向 [J].
张学文 ;
刘益东 .
教育研究, 2023, 44 (03) :19-31
[3]   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逻辑思路与路径探索 [J].
韩钰 ;
郑丽娜 ;
张江龙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 (02) :32-37
[4]   政府经费资助结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 [J].
王晓红 ;
赵美琳 ;
张少鹏 ;
陈鸣岐 .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 (01) :43-52
[6]   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大学治理变革逻辑与秩序维度 [J].
李立国 ;
张海生 .
高等教育研究 , 2021, (12) :12-20
[7]   “重混”:颠覆性技术创新视野中的新工科 [J].
卢晓东 .
中国高教研究, 2021, (07) :20-28+41
[9]   凯文·凯利的自主技术论及其比较研究 [J].
王英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10) :22-27
[10]   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还是抑制?——2008—201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 [J].
赵娜 ;
王博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5) :1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