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167
作者
周文 [1 ]
李吉良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大国竞争格局,是针对当前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在驱动能力、支撑载体、发展方式、生产力要素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层面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关键任务、价值遵循、发展要求、实践原则上体现出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宏观治理,更好地发挥国家主体作用;增强内在动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支撑载体,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强化持续保障,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现实基础与策略选择 [J].
徐建伟 ;
韩晓 ;
赵阳华 .
改革, 2023, (11) :55-66
[2]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J].
周文 ;
许凌云 .
改革, 2023, (10) :1-13
[3]   数字财富的创造、分配与共同富裕 [J].
周文 ;
韩文龙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10) :4-23+204
[4]   新型举国体制与中国式现代化 [J].
周文 ;
李吉良 .
经济问题探索, 2023, (06) :1-10
[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治理效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
周文 ;
刘少阳 .
中国经济问题, 2020, (05) :3-16
[6]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争鸣评析 [J].
卫兴华 .
经济纵横, 2010, (01) :1-5
[7]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M].徐光春.崇文书局.2017,
[8]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习近平; 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3,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