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新质生产力:认识误区、形成条件与实现路径

被引:229
作者
周文 [1 ]
许凌云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 现代化产业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混淆生产力进步与新质生产力形成边界。在澄清上述误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建设成熟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J].
王天友 .
红旗文稿, 2023, (23) :17-20
[2]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形态及培育 [J].
庞瑞芝 .
人民论坛, 2023, (21) :18-21
[3]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原创价值与实践路径 [J].
李政 ;
廖晓东 .
江海学刊, 2023, (06) :91-98
[4]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J].
周文 ;
许凌云 .
改革, 2023, (10) :1-13
[5]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 [J].
张林 ;
蒲清平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9 (06) :137-148
[6]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优势条件、实践探索与政策取向 [J].
胡拥军 .
改革, 2023, (09) :1-10
[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 [J].
许召元 ;
许振凌 ;
刘凡 ;
胡秀蓉 .
改革, 2023, (08) :1-13
[8]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趋向与新路径 [J].
高煜 .
人民论坛, 2023, (15) :80-83
[9]   新型举国体制:内涵、特点与意义 [J].
李嘉良 ;
胡碧耘 .
岳麓公共治理, 2023, 2 (02) :38-50
[10]   新型举国体制与中国式现代化 [J].
周文 ;
李吉良 .
经济问题探索, 2023, (06)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