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

被引:7
作者
楚尔鸣
马永军
机构
[1] 湘潭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TFP增长; SFA; 区域差异; 收敛性;
D O I
10.14017/j.cnki.2095-5766.2013.03.014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优势,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且经济规模效率极低,垄断等非市场化制度正在阻碍东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国TFP增长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各区域均存在显著地条件收敛趋势,从而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将长期存在。政府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不仅要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繁荣,更应该注重市场化推进与法律制度的建设,破除行政性垄断,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区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与随机前沿方法 [J].
王志平 ;
陶长琪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10) :1762-1773
[2]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J].
张唯实 ;
李国璋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 (08) :34-38
[3]   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 [J].
周晓艳 ;
韩朝华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5) :26-48
[4]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J].
张平 .
经济评论, 2007, (05) :53-57+99
[5]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6]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 [J].
李胜文 ;
李大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12-21
[7]   经济效率与地区平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实证分析(1978-2003) [J].
郝睿 .
世界经济文汇, 2006, (02) :11-29
[8]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9]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何元庆 .
统计研究, 2005, (07) :37-42
[1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