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网络与合作实践:清谈如何产生效力

被引:34
作者
魏玲
机构
[1]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关键词
清谈; 关系; 网络; 软性制度主义; 东亚思想库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31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软性制度主义是东亚地区进程的突出特征,指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不高,非正式性强,往往也被称为清谈。然而,东亚一体化在过去20多年发展迅猛,在制度建设和功能合作领域成果丰富。清谈式的软性制度进程是否真的可以推动合作?又是怎样产生合作效力的?国际关系学界对软性制度主义和清谈尚未进行严肃系统的研究,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作者借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清谈理论模型。依据过程建构主义的基本假定,清谈是一种以关系为核心的软性制度主义国际合作实践。清谈建立、发展和维护关系,形成关系网络;在关系过程中,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性决定了关系网络的自觉自我维护,关系理性推动关系中的行为体通过互惠与和谐机制实现合作,即便是在困难时期,也可以维持合作的关系过程不变。关系是清谈模型的核心,是实践本体,是合作进化的逻辑、动力和目标。东亚第二轨道进程——东亚思想库网络——就是验证上述理论假设的很好案例。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8+157 +15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重塑 [J].
袁正清 ;
李志永 ;
主父笑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7) :189-203+209
[2]   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2) :4-10+156
[3]   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 [J].
徐进 .
当代亚太, 2011, (04) :92-106+91
[4]   东亚地区化:困惑与前程 [J].
魏玲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0, 27 (06) :29-44
[5]   共在存在论:人际与心际 [J].
赵汀阳 .
哲学研究, 2009, (08) :22-30+128
[6]   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3) :69-86+205
[7]   广义适合度与亲缘选择学说:亲缘利他行为及其进化机制 [J].
刘鹤玲 ;
蒋湘岳 ;
刘奇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 (05) :26-29
[8]   G8这三十年 [J].
林利民 .
领导文萃, 2006, (11) :43-47
[9]  
国际实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阿德勒, 2015
[10]  
关系与过程[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秦亚青,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