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

被引:216
作者
秦亚青
机构
[1] 外交学院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过程建构主义; 关系性; 国际规范; 国家身份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30年来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结构建构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缺失,就是忽视对国际体系过程和国际社会中复杂关系的研究。对此,笔者拟借鉴主流建构主义,将"过程和关系"这两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提出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我们将过程定义为运动中的关系,论证了过程的自在性、过程动力和过程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过程的核心是关系。如果说西方个体本位的社会性质的核心理念是"理性",那么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根本理念则是"关系"。将这一理念挖掘出来并进行概念化处理,依此确立过程建构主义"关系本位"的基本假定。同时,过程建构主义还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关系网络确定国家身份并孕化国际权力。过程建构主义是体系层次的进化理论,将分析重点置于国家之间的互动实践,强调过程的自在性以及对国际规范、国家身份和认同的建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6+205 +205-20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Realist Constructivism and Realist‐Constructivisms.[J].J. Samuel Barki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4, 2
[2]  
Realist Constructivism.[J].J.SamuelBarki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3, 3
[3]  
Manifesto for a Relational Sociology 1.[J].Mustafa Emirbayer.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7, 2
[4]   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 [J].
秦亚青 ;
李欣根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8) :75-80
[5]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 [J].
秦亚青 ;
魏玲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03) :7-15+4
[6]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1) :10-15+77
[7]  
观念、制度与政策.[M].秦亚青; 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8]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  
儒家关系主义.[M].黄光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情场化社会.[M].黎鸣原著;张达缩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