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换人”问题重构——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与介入路径

被引:33
作者
潘恩荣 [1 ]
阮凡 [1 ]
郭喨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司法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 机器换人; 人机对立; 人机互补;
D O I
10.14167/j.zjss.2019.05.011
中图分类号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 ; 010101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本文力图在《资本论》视域中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问题,提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和介入人工智能的研究路径。从《资本论》"劳动能力"思想角度看,机器换人争论双方的矛盾根源是,在"人机对立"预设下,思考机器是否以及如何单向度地替换人的劳动能力。但是基于"人机互补"角度从"劳动时间"概念看,"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机器运行时间替换人类劳动时间"而非"以机器(生产力)替换人类本身的劳动能力"。那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而言,除了要批判"机器替换人本身",更要考虑如何确保"人"在各种智力劳动时间之间平滑转换。这为重构"人类-人工智能机器"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9+158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工智能.[M].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腾讯AI Lab;腾讯开放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0-25050-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3]   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深度学习和本心的时间含义刍议 [J].
张祥龙 .
哲学动态, 2018, (04) :13-22
[5]   人文科学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 [J].
孙周兴 .
哲学分析, 2018, 9 (02) :35-41+196
[6]   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反思 [J].
孙伟平 .
哲学研究, 2017, (10) :120-126
[7]   反思“人工智能革命” [J].
金观涛 .
文化纵横, 2017, (04) :20-29
[8]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 [J].
贾根良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6) :87-106+206
[9]   《资本论》研究需要引入“技术逻辑” [J].
潘恩荣 .
哲学研究, 2015, (09) :103-107
[10]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哲学研究述评 [J].
潘恩荣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31 (08)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