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建设历程中居民主体性变迁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必春 [1 ]
张彩云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2]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社区建设; 社区居民; 主体性; 体制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社区是居民的,这意味着要充分彰显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本文从社区居民主体性视角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社区建设的历程,将我国的社区建设历程划分为政府包办型服务、给予型服务和增能型服务三个阶段,并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和特点中进行居民主体性分析,研究发现社区建设历程、社区居民主体性与我国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具体而言,以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将社区建设历程从政府包办型服务阶段引向给予型服务阶段,政府不再包办一切,社区组织主体性逐渐生成,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开始萌芽;社会体制的改革将社区建设历程从给予型服务阶段引向增能型服务阶段,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得到重视并不断增强,这时社区建设的主体性已经变为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主体性为基础的多元复合主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历史经验、未竟问题及启示——兼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 [J].
苗大雷 ;
曹志刚 .
中国行政管理, 2016, (10) :87-93
[2]   社区治理社会化:多元要素协同、共生 [J].
陈伟东 ;
张继军 .
社会科学家, 2016, (08) :38-43
[3]   “开放空间会议+”:一套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 [J].
陈伟东 ;
张继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55 (04) :34-41
[4]   论中国社区治理——从威权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转型 [J].
周庆智 .
学习与探索, 2016, (06) :38-47+159
[5]   论城市社区治理的专业化道路 [J].
陈伟东 ;
吴恒同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 (05) :21-28
[6]   基于公民权利的城市社区治理建构——对深圳市南山区“单位制式”治理的制度分析 [J].
周庆智 .
学习与探索, 2015, (03) :52-62+2
[7]   “微自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 [J].
赵秀玲 .
政治学研究, 2014, (05) :51-60
[8]   论社会治理创新 [J].
江必新 ;
李沫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2) :25-34+2
[9]   主体间性:社会管理持续变迁的一种分析框架 [J].
贺海波 .
学习与实践, 2013, (02) :58-67
[10]   论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 [J].
陈伟东 .
学习与实践, 2013, (02) :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