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及其阶段特征——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

被引:16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尹筱雨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物流业; 非均衡性; 驱动效应; 劳动力;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6.11.001
中图分类号
F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2 ; 020205 ;
摘要
本文基于劳动力投入视角探讨了物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发展已经基本跨越依靠劳动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区域非均衡矛盾,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发展方式存在差异,并且东部在劳动效率提升和劳动力地区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国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现象,但仅从东部转移到中部地区,且劳动效率重心的空间变化是物流业发展重心演变的主要原因。缩小区域劳动效率差距是转变物流业非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进一步加强对中部地区行业(企业)内劳动力再培训教育,实现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有效匹配,才能发挥对劳动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并且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强化人力资本,推动劳动工资处于合理区间才能有效提升劳动效率。对外开放水平对劳动效率提升产生了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强的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力来源——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 [J].
陈恒 ;
魏修建 ;
魏晓芳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 (11) :13-26
[2]   “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驱动因素的动态轨迹演变——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 [J].
陈恒 ;
魏修建 ;
杜勤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7 (02) :31-43
[3]   技术能力匹配、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差距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99-110
[4]  
The Fuzz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 Produce Logistics[J]. Yan LI,Hongmei SHAN.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05)
[5]   国际物流助力中国发展国际贸易 [J].
李保军 .
国际经济合作, 2013, (09) :91-92
[6]  
Empirical Study of E-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Tibet Logistics Industry[J]. Yu LIU.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08)
[8]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驱动效应测度与机理分析 [J].
孙才志 ;
徐婷 ;
王恩辰 .
经济地理, 2013, 33 (07) :115-120+147
[9]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合意结构度量 [J].
王林辉 ;
袁礼 .
求是学刊, 2013, 40 (03) :51-58
[10]   FDI对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再检验——基于珠三角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光南 ;
朱宏佳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3, (01)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