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益气化瘀法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方法

被引:10
作者
刘轲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发病机理; 益气化瘀; 防治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中风气虚血瘀病机理论的形成 ,其学术渊源可上溯于《内经》有关论述 ,唐、宋、金、元、明历代医学文献中 ,继有补充发展 ,到清代王清任明确提出这一观点 ,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关键在于气病及血 ,因虚致瘀 ,瘀阻脑络 ,清窍不通 ;益气化瘀法标本兼顾 ,切合病机 ,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中医内科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永炎主编, 1997
[12]   尼莫地平及参麦注射液对脑复苏效应的实验研究 [J].
水海峰 ;
王风 ;
刁铁梅 ;
覃丽萍 ;
周孝贞 .
急诊医学, 1996, (03) :131-134
[13]   益气化瘀法治疗中风偏瘫300例临床观察 [J].
李济春 .
中医药研究, 1993, (05) :16-17
[14]   张学文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中风病的经验附视频 [J].
孙景波 ;
华荣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1, (03) :1-2
[15]   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的探讨 [J].
张鹤年 ;
王敏 ;
顾建英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 (08) :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