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共生:数字孪生(DT)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泛在智慧学习空间的重构

被引:100
作者
褚乐阳
陈卫东
谭悦
郑思思
徐铷忆
徐浩然
机构
[1] 苏州科技大学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虚实共生; 智能经济; 智能教育; 学习空间; 教育应用;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9.05.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智能经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一场颠覆性变革,当下的教育领域已逐渐成为虚拟与现实实时交互与融合的实践领域。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具有虚实共生、高虚拟仿真、高实时交互和深度洞见等技术特性,其应用走向也从工业领域延伸和拓展到教育等领域。数字孪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作为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工具改善教学设施管理效果,作为能耗管理工具实现绿色校园,作为"孪生车间"赋能职业教育,作为可视化工具助力STEM教育、创客与创新教育;作为历史数据收集、分析平台优化教学评估,作为远程教育平台推动教育公平;作为文化遗产再现手段促进文化、历史教育;以及作为沟通平台连接正式及非正式学习等。随着数字孪生课堂、数字孪生校园的出现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弥合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创设智能、人性、全纳的泛在智慧学习空间,完善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情感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失衡与重构: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J].
许文静 ;
刘自团 .
终身教育研究, 2018, 29 (04) :66-71
[2]   课堂:走向“数字孪生” [J].
任友群 .
教育家, 2018, (28) :16-18
[3]   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逻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 [J].
吴旻瑜 ;
武晓菲 .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 (04) :4-10
[4]   4D打印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展望——兼论与“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 [J].
陈卫东 ;
褚乐阳 ;
杨丽 ;
叶新东 .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 (01) :27-38
[5]   数字孪生及其应用探索 [J].
陶飞 ;
刘蔚然 ;
刘检华 ;
刘晓军 ;
刘强 ;
屈挺 ;
胡天亮 ;
张执南 ;
向峰 ;
徐文君 ;
王军强 ;
张映锋 ;
刘振宇 ;
李浩 ;
程江峰 ;
戚庆林 ;
张萌 ;
张贺 ;
隋芳媛 ;
何立荣 ;
易旺民 ;
程辉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8, 24 (01) :1-18
[6]   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J].
王崑声 ;
袁建华 ;
陈红涛 ;
蒲洪波 .
中国航天, 2012, (11) :52-57
[7]   创造、集聚与辐射——关于web2.0与网络学习环境的对话 [J].
邹景平 ;
陆海云 ;
庄秀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07, (09) :35-37
[8]  
视野 战略 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郝克明, 2014
[9]  
数字化生存[M]. 海南出版社 ,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 1996
[10]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the new paradigm for enterprises[J] . Michael W. Grieves.Int. J. of Product Development . 2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