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性视角的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再审视

被引:41
作者
袁曾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人格; 智能合约; 法律工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已触发侵权责任承担、权利能力确定、知识产权归属等关键性法律问题,必须通过明确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具有什么样的法律人格以回应上述现实矛盾。现有关于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存在否定说、肯定说、有限说等多种学说,其法律地位完成证否或证成均不符合现实需要,应采取折中的法律人格有限说。考察法律人格扩张的历史进路与拟制法人的形成过程,可以明确:法律人格的确认是法律为了解决现实需要而做出的功能性安排。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承认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有限性并明确"穿透人工智能面纱"的首要归责原则,通过法律系统性调整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正向发展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自由意志、道德代理与智能代理——兼论人工智能犯罪主体资格之生成 [J].
彭文华 .
法学, 2019, (10) :18-33
[2]   人工智能法益位阶研究 [J].
袁曾 .
地方立法研究, 2019, (05) :73-84
[4]   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赋予之必要性辨析 [J].
郭明龙 ;
王菁 .
交大法学, 2019, (03) :20-31
[5]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专利法之问 [J].
吴汉东 .
当代法学, 2019, 33 (04) :24-38
[6]   人工智能法律行为论 [J].
李爱君 .
政法论坛, 2019, 37 (03) :176-183
[7]   论智能汽车侵权责任立法——以工具性人格为中心 [J].
许中缘 .
法学, 2019, (04) :67-81
[9]   民事责任在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管控中的作用 [J].
杨立新 .
法学杂志, 2019, 40 (02) :25-35
[10]  
区块链监管:“法律”与“自律”之争[J]. 凯伦·杨,林少伟.东方法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