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领导与中国外交转型

被引:24
作者
赵可金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2] 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
关键词
革命外交; 发展外交; 建设性领导; 外交转型; 中国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外交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从屈辱外交向革命外交转型,目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外交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发展外交转型,目的是为中国现代化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作者认为,中国外交需启动第三次转型,其核心是从发展外交向领导外交转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成为扮演建设性领导者角色,但中国不会挑战或者取代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从中国国情和能力出发,在全球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努力做一个建设性领导者。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7+157 +15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J].
刘胜湘 .
现代国际关系, 2010, (01) :45-52
[2]   论中国外交转型 [J].
王逸舟 .
学习与探索, 2008, (05) :57-67
[3]   和平发展战略与中国外交转型 [J].
庄虔友 ;
杨束芳 .
理论研究, 2008, (04) :57-59
[4]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1) :7-13+4
[5]   近代中国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全球化 [J].
吴晓春 ;
不详 ;
陈崎 ;
不详 .
求索 , 2006, (05) :140-142
[6]   务实王道睦邻外交——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民族传统战略文化资源 [J].
陈向阳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4, (04) :24-27
[7]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 [J].
蔡拓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3) :16-27+203
[8]   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J].
王永钦 .
党的文献, 1995, (06) :75-80
[9]  
当代中国外交制度的转型与定位[M]. 时事出版社 , 赵可金, 2012
[10]  
中国的和平发展[M]. 人民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