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与居住分离:经济理性抑或制度制约?

被引:41
作者
杨菊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家庭团聚; 居住分离; 户籍制度; 经济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国际移民家庭成员的居住分离多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中国,流动和留守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经济理性的范畴。本文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制度和结构视角出发,突出户籍制度的"双二元性",综合考虑个体、家庭和社区因素,分析了在业流动人口核心家庭成员居住分离的基本特征和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大约四成流动人口未能实现与家庭团聚。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跨越省界,缺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居住在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中,流动人口居住社区的政治准入门槛较高,流动人口生活在东部或西部城市。尽管东部和西部地区家庭分离的概率几乎相同,但机制有别:前者主要是被选择的结果,因为团聚的门槛较高;后者主要是自选择的结果,因为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缺乏吸引力。故此,推进家庭团聚需因地制宜,针对重点人群,实现"从流动到留住"的转变,为流入地积累人力资源,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流动家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J].
杨菊华 ;
陈传波 .
人口学刊, 2013, 35 (05) :48-62
[2]   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状与特点:流动过程特征分析 [J].
杨菊华 ;
陈传波 .
人口与发展, 2013, 19 (03) :2-13+71
[3]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J].
陈卫 ;
刘金菊 .
人口学刊, 2012, (06) :3-8
[4]   城市流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陈国华 .
人口与发展, 2011, 17 (01) :81-85+107
[5]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证分析 [J].
唐震 ;
张玉洁 .
农业技术经济, 2009, (04) :4-11
[6]   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J].
侯佳伟 .
人口研究, 2009, 33 (01) :55-61
[7]   城市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洪小良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6) :42-50+96
[8]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 [J].
翟振武 ;
段成荣 ;
毕秋灵 .
人口研究, 2007, (02) :30-40
[9]   中国流动人口的特征、需求和公共政策思考 [J].
于学军 .
开放导报, 2005, (06) :20-23+1
[10]   武汉市流动人口家庭化分析及对策思考 [J].
陈贤寿 ;
孙丽华 .
中国人口科学, 1996, (05)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