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下乡”发生与发展的政治社会学阐释——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

被引:11
作者
应小丽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项目下乡; 农村公共产品; 服务型国家; 外源性输入; 合作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3 [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文章将"项目下乡"的发生与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宏观政治生态与社会基础中加以考察,研究认为:服务型国家建设、城乡差距和治道变革是客观理解"项目下乡"的宏观背景。"项目下乡"发生的基本逻辑是农村公共产品陷入自我供给困境,国家通过外源性输入,借助行政吸纳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构国家与农民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现实选择。从现代国家的理想体制来看,"项目下乡"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变革传统乡村,促进村庄公共精神成长,增强内生性供给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合作共治。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2]   阶级、集体、社区:国家对乡村的社会整合 [J].
徐勇 .
社会科学战线, 2012, (02) :169-179
[3]   合作治理:权威型合作与民主型合作 [J].
唐文玉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4 (06) :60-65
[4]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5]   控制与自治的均衡:社会自治能力建设视角下的农村民主 [J].
刘义强 ;
陈明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 (03) :11-12
[6]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 [J].
唐文玉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1) :13-19+123
[7]   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反思与探索 [J].
谭英俊 .
贵州社会科学, 2009, (03) :14-18
[8]   后工业化进程中的合作治理渴求 [J].
张康之 .
社会科学研究, 2009, (02) :15-24
[10]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阐释 [J].
赵春江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3)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