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5
作者
王键
刘昕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安徽合肥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述评;
D O I
10.14046/j.cnki.zyytb2002.2003.01.004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正>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86%,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近十余年来,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1 临床研究 1.1 中医诊断标准 传统中医多以症状来命名疾病。中风乃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类似风善行数变的特性而得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体会 [J].
赵辉 ;
王键 ;
李净 ;
胡建鹏 ;
李玉梅 .
河南中医, 2001, (04) :18-20
[2]   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J].
王建华 .
中国中医急症, 2001, (04) :215-217
[3]   脑卒中数据库研究的方法学及基线资料分析 [J].
高晓兰 ;
王文志 ;
胡长梅 ;
杨卿 ;
龙洁 ;
李艺影 ;
赵淑清 ;
周宝玉 ;
赵秀华 ;
徐忠宝 ;
李金 ;
陈清棠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9, (01) :41-44
[4]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损伤级联反应 [J].
廖维靖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 (04) :5-10
[5]   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地位 [J].
陶根鱼 ;
杜晓泉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 (03) :1-2
[6]   类中风研究(Ⅰ)——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 [J].
郭蓉娟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4) :7-9
[7]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J].
李澎涛 ;
王永炎 ;
黄启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1) :1-6+16
[8]  
脑血管病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蒲传强等编著, 1999
[9]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J].
肖诗鹰,王振海,全章安,张志民,王玉来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01) :53-54+72
[10]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 [J].
花戎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7, (02)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