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政治中的问责与避责互动逻辑研究

被引:62
作者
谷志军 [1 ,2 ]
陈科霖 [1 ]
机构
[1]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
[2]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
责任政治; 问责; 避责; 责任;
D O I
10.19735/j.issn.1006-0863.2019.06.14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责任政治是人类社会对现代政治生活的共同追求,问责与避责则在责任政治中以"一币两面"的形态相伴而生。正是由于问责与避责的互动在责任政治中达成动态平衡,从而维系了整个责任政治体系的相对有序运行。通过基于政治现象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问责与避责之间的互动逻辑,概括而言,两者之间呈现出三种基本的博弈模式,即机构性策略、表象性策略与政策性策略。推进责任政治的建构,需要在重新认识问责与避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问责与避责有效链接的机制,从而使二者在辩证中实现有机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责任政治 [J].
张贤明 ;
张力伟 .
政治学研究, 2018, (02) :89-97+127
[2]   当代西方问责研究:理论框架、热点主题及其启示 [J].
谷志军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7) :143-147
[3]   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 [J].
倪星 ;
王锐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42-51+126
[4]   正确把握容错纠错方法论原则 [J].
本刊编辑部 ;
邵景均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2) :5-5
[5]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种理论化的解释[N]. 王存刚.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 (004)
[6]  
政治秩序的起源[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福山, 2012
[7]  
BLAME AVOIDA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REACTIVITY, STAGED RETREAT AND EFFICACY[J] . CHRISTOPHER HOOD,WILL JENNINGS,PAUL COPELAND.Public Administration . 2016 (2)
[8]  
Analysing and Assessing Account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sup>1</sup>[J] . Mark Bovens.European Law Journal . 2007 (4)
[9]   What happens when transparency meets blame-avoidance? [J].
Hood, Christopher .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07, 9 (02) :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