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三针”释义

被引:8
作者
朱欢欢 [1 ]
庄礼兴 [2 ]
贾超 [2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瘫痪; 挛三针; 释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一组新的"靳三针"穴位——"挛三针"的方义、临床操作经验以及验案一则。这组穴位是由庄礼兴教授在其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并经大样本临床病例观察验证有效后新提出的,主要用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这组穴位分为: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苍龟探穴法针刺极泉穴对脑卒中腕-手功能的影响 [J].
周长山 ;
孔德清 ;
韩正勇 .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09) :34-34
[2]   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姜桂美 ;
贾超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09) :812-813
[3]   “靳三针”的组方规律辨析 [J].
李艳芬 ;
曾德毅 ;
庄礼兴 .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10) :35-36+66
[4]   鼠蹊部的形态结构基础及其与疼痛产生的关系 [J].
胡声宇 ;
钱玲玲 ;
秦岭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