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三权分离”下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研究

被引:5
作者
衡霞
郑亮
机构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地“三权分离”; 农村社会治理; 新常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农村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农地"两权分置"的政策创新收益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减少,模糊性的法律法规使得农村因土地问题而引发的上访事件呈持续上升趋势。制度的顶层设计者根据农地制度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构想,以此形成权责明确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体制,促进农村社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但在农地产权不清晰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依法、依理和依约治理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也陷入相当的困境。应刚性化农民土地权利,建立以权利约束权力的农村社会治理的法律保障;加快农地确权颁证,确立以清晰产权取代模糊产权的制度保障;探索改革村两委的治理结构,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健全多元合作机制等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现代化路径等路径,以维护农村及全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农地流转的情况与对策 [J].
张云华 .
中国国情国力, 2012, (07) :4-7
[2]   从交易费用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J].
关艳 .
商业时代, 2010, (21) :115+89-115
[3]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14-120+160
[4]  
过程背后的“结构”——透过一个征地案例看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及其发展[J]. 李丁. 研究生法学. 2007(02)
[5]  
过程背后的“结构”——透过一个征地案例看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及其发展[J]. 李丁. 研究生法学. 2007 (02)
[6]   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鲍曼思想解读 [J].
何林军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03) :36-40
[7]  
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权益保障研究[D]. 李振远.福建农林大学. 2011
[8]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与农民互动机制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陆道平, 2012
[9]  
集体行动的逻辑[M]. 格致出版社 , (美) 奥尔森 (Olson, 2011
[10]  
契约经济学[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科斯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