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和三七的配伍研究概况

被引:29
作者
郑琴
彭常春
沈美兰
杨明
机构
[1]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丹参; 三七; 有效组分; 配伍; 药理药效;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09.02.027
中图分类号
R289 [方剂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4 ;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丹参、三七及其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丹参与三七的不同配伍形式对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稳定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药配伍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且不同比例配伍的相互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影响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 张萌.天津中医学院 2005
[12]  
复方丹参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理[D]. 向志军.天津大学 2005
[13]  
丹参三七配伍水煎液化学信息初步研究[D]. 曹枫.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14]  
复方丹参方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D]. 潘桂湘.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
[15]   复方丹参配伍比例对丹参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J].
曾桂凤 ;
徐青 ;
肖红斌 ;
梁鑫淼 .
色谱, 2004, (02) :141-143
[16]   丹参药对的临床应用 [J].
刘庆林 .
山西中医, 2004, (01) :51-52
[17]   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J].
张伯礼 ;
高秀梅 ;
商洪才 ;
赵宜军 ;
王永炎 .
世界科学技术, 2003, (05) :14-17+78
[18]   丹参与三七配伍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作用 [J].
卢春凤 ;
陈廷玉 ;
王淑香 ;
谭宏 .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3, (05) :32-33
[19]   复方丹参方标本同治机制的诠释 [J].
商洪才 ;
高秀梅 ;
张伯礼 ;
王永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09) :43-44
[20]   丹参、三七不同配比的多目标模糊优化研究 [J].
商洪才 ;
李梢 ;
高秀梅 ;
张伯礼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4)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