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变视角下中国经济波动的再审视

被引:24
作者
祝梓翔 [1 ]
邓翔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时变参数; 经济波动; 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D O I
10.19985/j.cnki.cassjwe.2017.07.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和传统的长期(BQ)约束对中国的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进行时变分解,考察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供给冲击解释了绝大部分产出波动,并存在"斜率之谜",但单变量分析表明中国产出的持久成分并不高。采用与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相关的BQ约束依然出现斜率之谜,并且需求冲击显得过于重要,符号约束成功避免了斜率之谜。虽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前需求冲击的重要性更高,但危机后两者相当,后危机时期产出波动下降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所致。本文认为需求因素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下降是导致后危机时期经济趋稳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7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区间的冲击来源及其差异性分析 [J].
郑挺国 ;
黄佳祥 .
世界经济, 2016, 39 (09) :28-52
[2]   金融脱媒、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基于DNK-DSGE模型分析 [J].
刘晓星 ;
姚登宝 .
世界经济, 2016, 39 (06) :29-53
[3]   中国经济周期的混频数据测度及实时分析 [J].
郑挺国 ;
王霞 .
经济研究, 2013, 48 (06) :58-70
[4]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大稳健”——时点识别与原因分析 [J].
林建浩 ;
王美今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2) :577-604
[5]   国有经济改革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平稳化 [J].
詹新宇 ;
方福前 .
管理世界, 2012, (03) :11-22+187
[6]   贝叶斯视角下时变参数VAR建模——兼论“斜率之谜” [J].
孙焱林 ;
陈普 ;
熊义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10) :123-133
[8]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 [J].
欧阳志刚 ;
史焕平 .
经济研究, 2010, 45 (07) :68-78
[9]   中国货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垄断竞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估计 [J].
李春吉 ;
范从来 ;
孟晓宏 .
世界经济, 2010, 33 (07) :96-120
[10]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周期平稳化现象研究 [J].
殷剑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4) :56-7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