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

被引:72
作者
吴必虎 [1 ]
徐小波 [2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2]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旅游活化; 传统村落; 规划理念; 空间生产; 法律磕绊;
D O I
10.19411/j.cnki.1007-7030.2017.01.001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30101 ;
摘要
传统村落是乡民的家园更是民族的遗产。在现代性冲击和裹挟下,传统乡土陷入似断非断、支离破碎的窘境,空间生产机制的扭曲和无序是深层次原因。城乡规划通常倾向于现代(理性)主义范式,难以引导乡村实现真正的发展。村落规划建设的根本出路和中心环节是要构建一套让乡村社会在延续传统中合理获益的自洽机制,培育村民成为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自觉主体。旅游活化通过渐进的、沟通的、网络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地方发展机制和现代发展动力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村落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存续村落传统肌理、激活传统特质活力、构建持续自洽机制、制定精致利用方式是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基本程式。现行法律体系对村落发展和旅游活化存在多方面不当制约,有待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73 条
[1]   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 [J].
吴必虎 .
社会科学家, 2016, (02) :7-9
[2]   “实心”与“空心”:旅游地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空间“极化”研究——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两个村庄为例 [J].
王新歌 ;
席建超 ;
孔钦钦 .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01) :90-101
[3]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J].
汪芳 ;
孙瑞敏 .
地理研究, 2015, 34 (12) :2368-2380
[4]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 [J].
胡最 ;
刘沛林 ;
邓运员 ;
郑文武 .
地理科学, 2015, 35 (12) :1518-1524
[5]   论旅游导向型古村落活化途径 [J].
谢冶凤 ;
郭彦丹 ;
张玉钧 .
建筑与文化, 2015, (08) :126-128
[6]   论海南非遗文化的市场经济转向 [J].
张军军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33 (04) :70-74
[7]   寄托乡愁的中国乡建模式解析与路径探索 [J].
叶强 ;
谭怡恬 ;
张森 .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1213-1221
[8]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刘沛林 .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1205-1212
[9]   当代香港历史建筑“保育与活化”的经验与启示 [J].
陈蔚 ;
罗连杰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03) :38-43
[10]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 [J].
刘爱华 .
民俗研究, 2015, (03) :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