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18个县(市)为例

被引:67
作者
王庆丰 [1 ,2 ]
党耀国 [1 ]
王丽敏 [2 ]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10.13860/j.cnki.sltj.2009.03.01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县(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生活质量因子、投资因子和第三产业发展因子5个主因子,并基于主因子得分矩阵对18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论文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经济,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能够较好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5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实证研究 [J].
戴林送 ;
杨国才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 (05) :840-845
[2]   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J].
赵英霞 ;
张爱国 ;
孟秀林 ;
张焱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15-117
[3]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J].
黄源湘 ;
魏峰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47-152
[4]   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分析模型及应用 [J].
臧忠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05) :25-30
[5]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距及其结构演化分析 [J].
胡新艳 ;
罗必良 ;
罗明忠 .
农业技术经济, 2006, (06) :76-80
[6]   海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
张继军 ;
蒋国洲 ;
黄咏华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09-113
[7]   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J].
赵莹雪 .
经济地理, 2003, (04) :467-471
[8]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J].
胡良民 ;
苗长虹 ;
乔家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268-274
[9]   数理统计方法在河南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分区研究中的应用 [J].
刘钦普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2, (02) :10-15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J].
李小建 ;
乔家君 .
地理学报, 2001, (02) :13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