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

被引:216
作者
吴晓林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政治社会; 结构过程; 结构功能主义;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在政治社会研究领域,结构功能主义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由于侧重提供社会规范的知识,结构功能主义显得"静态有余动态不足"。其批评者侧重于解释社会,力图动态地研究社会问题。二者围绕"均衡与冲突、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宏观与微观"形成了极化的对立。然而,结构功能主义及其批评并非非此即彼、水火不容。双方"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缺陷,反而遗留了重要却未经深入的中间地带。政治社会的快速变迁,亟须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结构-过程"分析范式,就是力图综合规范和解释两个部分,实现宏观理论与微观经验的连接。其中,过程负责"适应"或"打破",结构负责"秩序";结构侧重对过程的抽象,过程侧重解释结构的触发机制,过程与结构互相依赖。这种分析范式的建构和应用,旨在通过对政治社会实践的操作主体、运行逻辑、运行效果,以及主体关系的考察,一方面,观察政治社会运行的实际过程;另一方面,避免滑向小因果关系的理论自缚,从而把握政治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8+128 +1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   社会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研究的考察 [J].
吴晓林 .
国外理论动态, 2013, (02) :37-46
[4]   简论孔德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J].
杨深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 (05) :41-46
[5]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中国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探讨 [J].
徐湘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08-120+207
[6]   达伦多夫及其冲突论 [J].
沃尔夫 ;
郑欣龙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83, (11) :55-56
[7]   默顿及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J].
黄晓京 .
国外社会科学, 1982, (08) :60-63
[8]  
社会分工论[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涂尔干, 2016
[9]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吉登斯, 2015
[10]  
强社会与弱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米格代尔 (Migdal,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