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2002-2012年中国的经验

被引:9
作者
田光宁 [1 ]
廖镇宇 [2 ]
韩中睿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 广义货币供应; VA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基于我国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的工业增加值、消费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等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三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增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逐渐减小,信贷对最终目标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融资规模对最终目标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广义货币供应量始终对最终目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过去存在的货币和信贷的二元政策传导机制正逐渐向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二元政策传导机制转化,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有待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社会融资总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 [J].
焦琦斌 ;
应千凡 ;
游碧芙 .
金融发展评论, 2012, (05) :45-56
[2]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J].
盛松成 .
中国金融, 2011, (08) :41-43
[3]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 [J].
盛松成 .
资本市场, 2011, (04) :38-40
[4]   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数据的分析 [J].
闫力 ;
刘克宫 ;
张次兰 .
金融研究, 2009, (12) :59-71
[5]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J].
盛松成 ;
吴培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37-51
[6]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刘斌 .
金融研究, 2002, (07) :10-17
[7]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 王建国.复旦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