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

被引:12
作者
张培刚
方齐云
机构
[1] 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名誉院长,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
关键词
农业; 农民; 比较利益; 劳动者; 农村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9667/j.cnki.cn23-1070/c.1996.01.007
中图分类号
F320.1 [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业至今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决定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命运。本刊这期发表3篇著名经济学家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以期引起大家都来关注并深入研究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张培刚和谭崇台两位老教授都是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中国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张培刚、方齐云先生的论文《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对于工业化启动时期的中国农业,改革时期的中国农业以及工业化进一步深入过程中农业的转变,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谭崇台先生的论文《略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问题》,指出了我国农业问题的症结后,着力论证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出路——乡镇企业与城镇化”。陈德华教授的论文《论当前农业问题》,更富有现实性及紧迫性。他尖锐地指出了现存的问题:耕地和农业投入减少,农民比较收益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对此文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农业问题的对策。学术研讨,自然是百家争鸣。我们欢迎海内外学者给本刊投搞,各抒己见,把关于农业及农民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农业的“危机”及其根本出路 [J].
林毅夫 ;
李周 .
经济研究, 1995, (06) :49-53
[2]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与任务 [J].
万宝瑞 .
农业经济问题, 1995, (01) :9-15
[3]   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方向 [J].
牛若峰 .
农业经济问题, 1995, (01) :16-20
[4]   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地制度创新 [J].
骆友生 ;
张红宇 .
经济研究, 1995, (01) :69-80
[5]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林毅夫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
[6]  
变革中的农村与农业.[M].郭书田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7]  
产权新论.[M].刘诗白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8]  
中国农村经济的变革.[M].张春富等著;.北京出版社.1991,
[9]  
世界农业.[M].丁泽霁著;.农业出版社.1991,
[10]  
中国经济偏斜循环与农业曲折发展.[M].牛若峰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