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16
作者:
王业宁
[1
,2
]
周强
[1
,2
]
王豪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态足迹广度;
生态足迹深度;
生态承载力;
三维生态足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1204 ;
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东西部环境资源不均衡的格局日益加剧,限制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资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动态研究,细化不同类型土地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刻画2009—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广度、生态足迹深度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分析省域间的资本利用格局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在省域间差异较大,且生态足迹深度均已超过自然原长1.00;足迹广度在研究期间呈先降后升趋势,最高值为西藏的10.87—12.35 hm2/cap,最小值为澳门的0.02 hm2/cap;且资本流量占用率并不充足,广西与上海分别仅为47.68%—67.34%、66.31%—68.88%。香港、澳门、宁夏的足迹深度远高于中国均值,分别为19.24—26.02、8.60—10.88、4.60—7.46,最小值为西藏(1.64—1.79),其中耕地、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贡献率最高,而林地则为生态盈余状态。将各省自然资本利用格局聚类分为4类并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基于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系统性地应用于中国34个省域,本研究定量化各省的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可为中国区域间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及环境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434 / 6444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