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16
作者
王业宁 [1 ,2 ]
周强 [1 ,2 ]
王豪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态足迹广度; 生态足迹深度; 生态承载力; 三维生态足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1204 ;
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东西部环境资源不均衡的格局日益加剧,限制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资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动态研究,细化不同类型土地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刻画2009—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广度、生态足迹深度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分析省域间的资本利用格局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在省域间差异较大,且生态足迹深度均已超过自然原长1.00;足迹广度在研究期间呈先降后升趋势,最高值为西藏的10.87—12.35 hm2/cap,最小值为澳门的0.02 hm2/cap;且资本流量占用率并不充足,广西与上海分别仅为47.68%—67.34%、66.31%—68.88%。香港、澳门、宁夏的足迹深度远高于中国均值,分别为19.24—26.02、8.60—10.88、4.60—7.46,最小值为西藏(1.64—1.79),其中耕地、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贡献率最高,而林地则为生态盈余状态。将各省自然资本利用格局聚类分为4类并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基于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系统性地应用于中国34个省域,本研究定量化各省的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可为中国区域间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及环境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434 / 64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公平性分析 [J].
杨屹 ;
樊明东 .
生态学报, 2019, 39 (14) :5040-5050
[2]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3766-3777
[3]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的理论思考 [J].
赵景柱 .
生态学报, 2013, 33 (15) :4552-4555
[4]   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J].
方恺 ;
Heijungs Reinout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2) :1700-1707
[5]   基于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的中国自然资本利用省际格局 [J].
方恺 ;
李焕承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2) :1995-2005
[6]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31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 [J].
张可云 ;
傅帅雄 ;
张文彬 .
地理科学, 2011, 31 (09) :1084-1089
[7]   中国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的区域分析 [J].
甄霖 ;
魏云洁 ;
谢高地 ;
HELMING Katharina ;
曹淑艳 ;
杨莉 ;
潘影 ;
KOENIG Hannes .
生态学报, 2010, 30 (24) :6749-6761
[8]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王世忠 ;
单娜娜 ;
梁红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82-92
[9]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J].
熊德国 ;
鲜学福 ;
姜永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618-626
[10]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