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基于22省(市、区)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点的形态数据

被引:62
作者
张艺宏 [1 ]
王梅 [2 ]
孙君志 [1 ]
李宁 [1 ]
裴钰 [1 ]
机构
[1]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超重; 肥胖; BMI; 腰围; 腰臀比; 腰围身高比; 中心性肥胖; 健康中国;
D O I
10.15942/j.jcsu.2016.05.016
中图分类号
G804.49 [运动人体测定];
学科分类号
040302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城乡居民体重超重及肥胖现状,探讨超重肥胖流行在性别、年龄、城乡分类上的特征。方法:取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22个省(区、市)国家监测点20-69岁城乡居民共计107 330人的年龄、性别、城乡种类、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样本总体BMI为23.83±3.33kg/m2,男性为24.40±3.26kg/m2,女性为23.24±3.30kg/m2;超重率为34.2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1%、28.42%,城镇和乡村分别为34.03%、34.70%;肥胖率为10.9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29%、8.59%,城镇和乡村分别为10.19%、12.47%。(2)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均值,男性为85.88cm、0.904、0.507,女性为78.81cm、0.845、0.498;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超标总率为49.67%、50.21%、50.34%,其中男性超标率为55.31%、54.19%和54.70%,女性为43.86%、46.11%和45.84%。(3)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部P<0.01),并且男性比女性高(全部P<0.01)。(4)城镇男性体重、BMI、腰围均值高于乡村男性(P<0.01),乡村男性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男性(P<0.01),乡村女性体重、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女性(P<0.01)。结论:(1)20-69岁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合计达到45.24%,中心性肥胖人数过半,揭示城乡居民身体形态处于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高发期。(2)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镇男性高于乡村男性,乡村女性高于城镇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J].
李青 ;
蔡乐 .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 (02) :1-4
[2]   中国肥胖流行的现状与趋势 [J].
倪国华 ;
张璟 ;
郑风田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 19 (10) :70-74
[3]   2010年我国正常体重成人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分析 [J].
姜勇 ;
张梅 ;
李晓燕 ;
李镒冲 ;
王丽敏 ;
赵文华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 14 (06) :449-453
[4]   2010年我国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及腰围分布特征分析 [J].
姜勇 ;
张梅 ;
李镒冲 ;
李晓燕 ;
王丽敏 ;
赵文华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1 (03) :288-291
[5]   西式快餐、肥胖与公共健康危机——基于行为经济学偏好理论的实证分析 [J].
倪国华 ;
郑风田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9) :37-48
[6]   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质检测结果分析 [J].
孙君志 ;
苏全生 ;
张艺宏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12) :70-74
[7]   四川省20-69岁人群BMI及百分位研究 [J].
张艺宏 ;
苏全生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05) :67-70
[8]   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研究现状 [J].
杨虹 ;
陈娜萦 .
应用预防医学, 2010, 16 (02) :125-128
[10]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J].
马冠生 ;
李艳平 ;
武阳丰 ;
翟凤英 ;
崔朝辉 ;
胡小琪 ;
栾德春 ;
胡永华 ;
杨晓光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5)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