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性评价

被引:10
作者
李春华 [1 ,2 ]
李宁 [2 ]
石岳 [2 ]
吴立潮 [1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两型社会; 耕地安全; 层次分析法; 障碍诊断法; 长株潭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耕地是一种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它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关乎一个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作者运用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利用历史数据,采取层次分析、障碍度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两型社会建设理论为依据,在定性描述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耕地资源安全具有系统性特征,其内涵涵盖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研究区耕地安全总体及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差异显著,1990—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的总体状况趋于变坏,安全评估得分值从1990年的2.125降到2007年的0.158,表明该地区耕地资源安全存在制约因素;(3)通过障碍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区不同时段障碍因素不同,1990—1995年,耕地安全的障碍因素是城市化和经济的过快发展;1996—2002年,障碍因子则转变为地均粮食单产、地均经济产出等过低,而2003—2007年,则表现为环境污染排放等耕地的生态压力因素加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区域耕地数量安全——以青岛市为例 [J].
何格 ;
欧名豪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132-137
[2]   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J].
李建强 ;
任大廷 ;
邬昕珏 ;
吴平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45-48
[3]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回顾——进展及问题 [J].
刘毅华 .
土壤, 2003, (03) :193-197+215
[4]   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 [J].
谷树忠 ;
姚予龙 ;
沈镭 ;
吕耀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280-285
[5]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J].
葛向东 ;
彭补拙 ;
濮励杰 ;
黄贤金 ;
张永勤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1) :35-41
[6]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1, (04) :417-425
[7]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补拙 ;
安旭东 ;
陈浮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8]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李平 ;
李秀彬 ;
刘学军 .
地理研究, 2001, (02) :129-138
[9]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J].
顾朝林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07-312
[10]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