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感知视域下科技政策调适机制分析

被引:2
作者
孙壮珍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风险感知; 科技政策; 调适机制;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8.10.003
中图分类号
G311 [组织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公众对技术风险的感知虽基于客观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主观建构性",而这种主观建构的风险感知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现实中的触发因素而发生转变,而当公众的风险感知发生转变时,为了获得公众的重新接受与支持,就必须对科技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其适应性;文章以依赖公众接受度的核能政策发展,分析全球范围内公众感知的转变带来全球核电政策的调整与转变,并提出为了保证科技政策能实现对公众风险感知转变的灵敏快速反应,需建立对公众风险感知的监测机制、调查机制、回应机制以及公众参与的相应保障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38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社会风险治理创新机制研究 [J].
李建国 ;
周文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1) :76-80
[2]   环境决策中公众自主参与和政策的反思变迁——以典型事件为例证 [J].
孙壮珍 ;
宋伟 .
理论月刊, 2014, (11) :147-151
[3]   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接受度的比较分析——以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为例 [J].
郭跃 ;
汝鹏 ;
苏竣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 (02) :153-158
[4]   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 [J].
刘兵 ;
侯强 .
科技导报, 2005, (10) :76-78
[5]   关注政府回应 [J].
何祖坤 .
中国行政管理, 2000, (07) :7-8
[6]  
风险的感知[M]. 北京出版社 , (美) 斯络维克, 2007
[7]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8]  
政策科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振明主编, 2003
[9]  
科学与社会秩序[M]. 三联书店 , (美)巴伯(Barber, 1991
[10]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and its effect on global energy security[J] . Masatsugu Hayashi,Larry Hughes. Energy Policy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