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新理路

被引:24
作者
何文涛
张梦丽
路璐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 人机协同; 信息流;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21.01.009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未来教育表现出明显的人机协同特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信息与课程整合思想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因存在教育与技术结合方式有误、技术功能定位不准、人机界限界定不清、指导技术缺失和评判方式不当等诸多缺陷,难以有效指导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人机协同时代迫切需要新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指导思想。基于此,本文在论述人机协同技术观、人机协同教育系统、教育中的人机角色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教、学、管、评测领域的人机协同样态,提出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应遵循教育本位、人机互信、人控规则和人机分评四大基本原则,并给出了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应用结果的评判方法,共同构成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新理路。该理路不仅可指导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而且还能分析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过程,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缺陷,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意蕴.[D].刘步青.华东师范大学.2016, 08
[2]  
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分析.[D].王利.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04
[3]   人机共生:人工智能时代及其教育的发展趋势 [J].
张学军 ;
董晓辉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4) :35-41
[4]   智能化时代“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 [J].
周琴 ;
文欣月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2) :37-45
[5]   DCR范式下教学系统质量的评测指标体系构建 [J].
何文涛 ;
周跃良 ;
李鸣华 ;
朱玲林 ;
李菲茗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3) :48-55
[6]   人工智能与公共管理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J].
颜佳华 ;
王张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6 (06) :76-82
[7]   人机协同的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J].
陈丽 ;
郭玉娟 ;
高欣峰 ;
谢雷 ;
郑勤华 .
开放学习研究, 2019, 24 (05) :1-8
[8]   智慧教室的媒体产品功能在协作学习中的适用性研究 [J].
何文涛 ;
杨开城 ;
王亚萍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02) :73-83
[9]   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 [J].
余胜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16-28
[10]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研究中的新区、误区、盲区与禁区 [J].
张坤颖 ;
张家年 .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 (05) :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