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时空演进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3
作者
刘立涛 [1 ,2 ]
沈镭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 固定影响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1 ;
摘要
将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引入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研究之中,是不断完善能效评价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及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真实GDP(不变价)作为单一产出变量,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了1997—2007年来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演进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TFEE固定影响模型进一步解析了中国区域TFEE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TFEE整体水平不断改进,但区间差异持续扩大,区域分异态势显著;②中国TFEE高效区空间分布从南部沿海"线"状向南部片区"面"状格局演进;③全国层面上看,技术进步、经济开放性及能源消费结构与TFE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及能源资源禀赋则与之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④区域层面上看,技术进步成为各区域改进TFEE最为关键的一环,与TFE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及市场化水平对绝大多数区域TFEE存在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142 / 215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J].
魏一鸣 ;
廖华 .
中国软科学, 2010, (01) :128-137
[2]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 [J].
李国璋 ;
霍宗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1) :11-16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 [J].
马晓龙 ;
保继刚 .
资源科学, 2010, 32 (01) :88-97
[4]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国璋 ;
霍宗杰 .
经济评论, 2009, (06) :101-109
[5]   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 [J].
沈镭 ;
刘立涛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264-1271
[6]   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 [J].
魏楚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08, (11) :77-85
[7]   中国主要工业省区能源效率分析:1990~2006年 [J].
李世祥 ;
成金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32-43
[8]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J].
邱灵 ;
申玉铭 ;
任旺兵 ;
严婷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20-928
[9]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 [J].
师博 ;
沈坤荣 .
世界经济, 2008, (09) :49-59
[10]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 [J].
杨红亮 ;
史丹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3)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