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之隐私权立法论

被引:22
作者
张红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立法重复; 立法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8 [民事其他法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建议删除《人格权编(草案)》第811条第1款后半段,明确隐私隐蔽性和无涉公共利益。删除搜查私人空间,增添搜查身体作为隐私权的侵权类型,应明确生活安宁权且独立规定。增添公共场所隐私权、公众人物隐私权、未成年人等隐私权条款。应用信息主体概念替代信息被收集者、自然人,用信息控制者概念替代信息收集、持有者。应将比例原则视为信息收集、使用的原则,删除"不违反法律、行政法的规定"等诸多立法重复内容。删除《民法总则》第111条,在《民法总则》第110条增添个人信息权。
引用
收藏
页码:7 / 2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李媛.西南政法大学.2016, 10
[2]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研究.[D].杨咏婕.吉林大学.2013, 08
[3]  
公共场所的隐私保护问题.[N].侯国跃;刘玖林;.重庆日报.2018,
[4]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 Worth remembering?.[J].Jef Ausloos.Computer Law and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Practice.2012, 2
[5]  
人格权法研究.[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978-7-300-25459-3
[6]  
比较政治学研究.[M].李路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与适用指导.[M].龙卫球;刘保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8]  
公共场所隐私权研究.[M].张民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9]  
数字内容安全技术.[M].隋爱娜;曹刚;王永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978-7-5657-1842-7
[10]  
利益衡量论.[M].张斌.海天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