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在大鼠肠外翻试验中的吸收特性考察
被引:5
作者:
黄慧辉
张小燕
沈娟
罗丹
叶晓川
刘焱文
机构:
[1]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菝葜;
有效部位群;
肠外翻模型;
落新妇苷;
氧化白藜芦醇;
槲皮苷;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6080096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中6种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为该部位的制剂开发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通过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12%18%A;1833 min,18%A;3345 min,18%21%A;4550 min,21%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90 nm,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6个成分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白藜芦醇苷在各肠段吸收无明显差异,而其他5种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差异较大;6种成分在同一肠段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率分别为0.85%2.79%,0.70%2.73%和0.90%1.77%。槲皮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率最高,白藜芦醇苷在回肠的吸收率最高;氧化白藜芦醇吸收速度明显比其他5种成分慢,在十二指肠中于90 min后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吸收。结论: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菝葜提取物中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9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