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惰性——基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机制分析

被引:84
作者
刘军强 [1 ]
鲁宇 [2 ]
李振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3]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基层政府行为; 归因困难; 软风险约束;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7.05.007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为什么一些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陷入了新产业-低效运作-新产业的重复低效的怪圈之中?本文将这种重复低效现象称为"积极的惰性"。本研究以南方A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历程为例,发现对于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基层政府而言,频繁更换产业是在强激励与弱惩罚的激励结构下的理性行为。内容竞争、时间压力等强激励驱动基层政府上马新产业,并"大干"、"快干";而归因困难、非正式关系介入等弱惩罚则让基层政府面临软风险约束,从而降低了更换成本。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65+245 +245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31]   中国县乡政府绩效考核的实证研究 [J].
刘明兴 ;
侯麟科 ;
陶然 .
世界经济文汇, 2013, (01) :71-85
[32]   选择性应付: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 [J].
杨爱平 ;
余雁鸿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4) :105-126+243
[33]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34]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 [J].
周飞舟 .
社会, 2012, 32 (01) :1-37
[35]   地方政府维稳绩效的前期考核——以T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为例 [J].
李国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 (01) :122-131
[36]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 [J].
周雪光 ;
练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80-96+221
[38]   企业“带动”农户的可能与限度 [J].
熊万胜 ;
石梅静 .
开放时代, 2011, (04) :85-101
[39]   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 [J].
贺雪峰 ;
刘岳 .
学术研究, 2010, (06) :32-37+159
[40]   通过运动进行治理:乡镇基层政权的治理策略 对中国中部地区麦乡“植树造林”中心工作的个案研究 [J].
狄金华 .
社会, 2010, 30 (03) :8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