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

被引:62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责任刑; 量刑情节; 基本内容; 争论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是报应的正当性与预防犯罪目的的合理性,其中的报应是指责任报应,报应刑就是责任刑;根据点的理论,只能在责任刑(点)之下考虑预防犯罪的需要,所以,必须严格区分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与影响预防刑的情节。不法程度减少时,即使行为人对减少不法的事实缺乏认识,也能成为减少责任刑的情节;不法程度增加时,只有当行为人对增加不法的事实具有认识或者认识可能性时,才能成为增加责任刑的情节;增加或者减少责任本身的情节,属于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余罪的事实使被起诉之罪的有责的不法或者责任本身增加时,可以成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余罪的事实表明行为人特殊预防必要性大时,只能作为影响预防刑的情节。疑罪、社会影响与民愤、精神损害、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严厉处罚要求,都不能成为增加责任刑的情节;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不是减少责任刑的情节,而是使一般预防必要性减少的情节。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犯罪构造的逻辑 [J].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徐凌波 ;
蔡桂生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98-208
[2]   简评近年来的刑事司法解释 [J].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4, 8 (01) :5-26
[3]   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第12号指导案例评析 [J].
叶良芳 ;
应玉倩 .
浙江社会科学, 2013, (02) :87-95+159
[4]   责任主义与量刑原理——以点的理论为中心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10, 32 (05) :128-145
[5]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J].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41-56
[6]   杀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J].
杨丽芳 .
中国检察官, 2009, (09) :35-37
[7]  
死刑的被害人学视角[J]. 海因茨·舍许,樊文.刑事法评论. 2007(02)
[8]   酌定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研究 [J].
杜邈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2) :133-137
[9]  
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彭新林, 2011
[10]  
美国刑法精解[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德雷斯勒,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