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被引:209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吴长付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中熟粳稻; 超高产; 生长发育; 调控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336 / 13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研究 [J].
金学泳 ;
金正勋 ;
孙滔 ;
商文楠 ;
李殿平 ;
徐凤花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4) :136-141
[2]   对超级稻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
黄英金 ;
徐正进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5) :3-7
[3]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J]. 郑景生,黄育民.分子植物育种. 2003(Z1)
[4]   两系超级杂交稻百亩片平均单产12.26t/hm2的栽培技术 [J].
杨春献 ;
向邦豪 ;
张其茂 ;
秦小晖 ;
彭承界 ;
张天术 ;
叶立涛 ;
苏德润 ;
黄增富 .
杂交水稻, 2003, (02) :44-46
[5]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英文 ) [J].
邹应斌 ;
周上游 ;
唐起源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78-84
[6]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性状研究 [J].
刘建丰 ;
袁隆平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453-456
[7]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扬州大学学报, 2002, (04) :66-69
[8]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2000, (S2) :34-36
[9]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根系分布特点 [J].
朱德峰 ;
林贤青 ;
曹卫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5-8
[10]   南方三熟稻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J].
马国辉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03)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