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德双边贸易现状及潜力评价

被引:9
作者
张俊玲
张玉泽
张晓青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贸易; 潜力; 中国; 德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研究中德双边贸易潜力对中德及时调整对外贸易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利用双边贸易数据和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德双边贸易现状,继而用2014年37个主要国家的贸易数据,从两国GDP、人均GDP、两国首都之间距离、是否加入WTO和是否加入APEC五方面,运用EViews软件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德贸易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中德双边贸易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贸易逐渐深化;中德商品结构有较强的互补性;德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正由弱变强,中国对德国的贸易结合度有减弱趋势;中德双边贸易潜力值在波动中增大,且大于1.2,属于"潜力再造型",贸易潜力已经得到充分发挥,上升空间狭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中德出口商品结构比较研究[D]. 董芳.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2]  
中德贸易:互补性强 潜力巨大[N]. 国际商报. 2008 (003)
[13]  
The trade effects of the Euro–Mediterranean partnership: what are the lessons for ASEAN countries?[J] . Nicolas Péridy.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 2005 (1)
[14]  
A GRAVITY STUDY OF THE PROPOSED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J] . Benjamin Roberts.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 2004 (4)
[15]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 [J].
孙楚仁 ;
沈玉良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7) :47-55
[16]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决定性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刘爱龙 ;
吴献金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 (03) :29-34
[17]   中德贸易商品结构分析:1906—1934 [J].
周建明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5, (02) :59-68
[18]   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 [J].
刘青峰 ;
姜书竹 .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06) :16-19
[19]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趋势、特点与国别比较 [J].
毛蕴诗 ;
B.N.科玛(Kumar) .
中国工业经济, 1999, (11) :60-62
[20]   德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与对华直接投资 [J].
陈继勇 ;
刘跃斌 .
欧洲, 1998, (03)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