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丹江流域NDVI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张军 [1 ,2 ]
贾春蓉 [2 ]
李鹏 [1 ]
唐辉 [1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丹江流域; NDVI;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D O I
10.16843/j.sswc.2016.02.009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覆盖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研究植被空间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具有积极意义。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 250 m NDVI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丹江流域NDVI等级分布图和DEM图叠加,得到NDVI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分布情况,并且与土地利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NDVI平均值为0.84,表明流域植被覆盖较好。高植被覆盖分布于流域边缘高山区,东北和东南较集中;中植被覆盖分布于丹江流域河道两侧川塬区和低山区,西北和南部较集中;低植被覆盖位于丹江流域川道区,呈点和线状分布。2)不同海拔和坡度,植被覆盖面积呈单峰分布,平地的植被覆盖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植被覆盖面积差异不明显。3)除坡向外,不同海拔和坡度,高、中植被覆盖与耕地、林地和草地显著相关;不同地形因子下,低植被覆盖与建设用地和水域显著相关。丹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人类活动范围呈逆向分布,说明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影响较大;优化土地利用,适当增加林地覆盖面积,有利于提高丹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1]   汉江流域NDVI与水热指数时空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J].
李小燕 ;
任志远 ;
张翀 .
地理研究, 2013, 32 (09) :1623-1633
[12]   基于GIS的汉江流域陕西段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J].
马彩虹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9 (04) :66-70
[13]   陕西省1998~2008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研究 [J].
陈学兄 ;
张小军 ;
陈永贵 ;
常庆瑞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 38 (06) :674-678+715+757
[14]   陕西省不同地区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响应研究 [J].
蒲蕾 ;
任志远 .
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 (02) :265-269+275
[15]   基于NDVI的淮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J].
张丽 ;
何晓旭 ;
魏鸣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S1) (S1) :51-56
[16]   基于遥感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J].
罗志军 ;
赵小敏 ;
刘耀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1) (S1) :57-60
[17]   基于SPOT NDVI的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J].
张月丛 ;
赵志强 ;
李双成 ;
孟宪锋 .
地理研究, 2008, (04) :745-754+973
[18]   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径流关系 [J].
李春晖 ;
杨志峰 .
地理研究, 2004, (06) :753-759
[19]   不同覆盖度林地和草地的径流量与冲刷量 [J].
罗伟祥 ;
白立强 ;
宋西德 ;
刘天义 ;
马志明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0, (01) :30-35
[20]   商洛地区的土地类型研究 [J].
刘胤汉 .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1) :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