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

被引:302
作者
邓起东
张培震
冉勇康
杨晓平
闵伟
陈立春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中国; 活动构造; 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文中研究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块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全部 8级、绝大部分 7~ 7.9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块体边界活动构造带内 ;但对内部有次级活动构造的块体而言 ,少数 7~ 7.9级地震和部分 6~ 6 .9级地震也可能发生在块体内部的活动构造带上。大地震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的关系十分紧密 ,70多次 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破裂带及其位移参数与活动构造完全一致 ,7~ 8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带内 ,仅个别地震由于发生在高原和高山区 ,情况不明 ,6~ 6 .9级地震则大约有 5 %~ 15 %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外或者情况不明。由于中国各断块区应力环境的差别 ,各区活动构造变形和地震发震构造类型也有所不同 ,文中对不同构造区走滑型 ,逆断裂褶皱型和正断裂拉张型活动构造和地震发震构造模型作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天山活动构造.[M].邓起东等著;.地震出版社.2000,
[2]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概论.[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96,
[3]  
富蕴地震断裂带.[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编.地震出版社.1985,
[4]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M].国家地震局著;.地震出版社.1981,
[5]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
张培震 ;
冉勇康 ;
杨晓平 ;
闵伟 ;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1030+1057
[6]   天山北缘的地壳结构和1906年玛纳斯地震的地震构造 [J].
王椿镛 ;
楼海 ;
魏修成 ;
吴庆举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60-470
[7]   西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造山过程 [J].
高俊,何国琦,李茂松 .
地球科学, 1997, (01) :27-32
[8]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2级地震的构造条件研究 [J].
韩竹君 ;
任伏虎 ;
小川雄二郎 ;
谷口仁士 .
地震学报, 1996, (04) :112-117
[9]   则木河断裂带北段地震地貌及古地震研究 [J].
任金卫 ;
李玶 .
地震地质, 1989, (01) :27-34+139
[10]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J].
徐杰 ;
方仲景 ;
杨理华 .
地震地质, 1988, (04)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