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缘的地壳结构和1906年玛纳斯地震的地震构造

被引:37
作者
王椿镛
楼海
魏修成
吴庆举
不详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北京
[3] 中国北京
[4]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壳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逆断层-褶皱带; 玛纳斯地震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长 8 6km、南北向横跨乌鲁木齐坳陷的深地震反射剖面 ,揭示了北天山山前地壳的薄皮构造特征 .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的石河子以南部分显示了天山北缘平行山体的第一和第二排背斜构造 .与双程时间分别为 2 .5~ 3.0 s和 5 .5~ 6.0 s的反射事件对应的滑脱构造 ,将地壳深部构造与地表逆断裂 -褶皱构造联系在一起 .玛纳斯断裂以铲形方式向下延伸 ,在 2 .5 s左右深度归并于第一滑脱面 ,向南与清水河断裂汇合 .在 5 .5~ 6.0 s深度上为与玛纳斯下背斜相连的主滑脱面 .它们最终汇集到准噶尔南缘断裂 .石河子以北的坳陷沉积深度达 1 2~ 1 4km.沿剖面的莫霍界面深度在准噶尔盆地为 45 km左右 ,往南加深至 5 0 km.对该区域内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分析结果 ,与深反射剖面的地壳结构图象具有一致性 .深地震反射剖面通过 1 90 6年玛纳斯 7.7级地震宏观震中区 ,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用于推断玛纳斯 7.7级地震与北天山山前地壳构造之间的关系 :玛纳斯地震属于一类“褶皱地震”,其发震构造是由准噶尔南缘断裂、清水河逆冲断裂、滑脱面和玛纳斯浅部断坡组成的断层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7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小波变换在地震宽角反折射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赵俊猛 ;
汤吉 ;
张海江 ;
张成科 ;
杨健 ;
嘉世旭 ;
张建狮 ;
杨桌欣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5) :666-676
[2]   新疆玛纳斯大震区地壳深部的电性结构 [J].
詹艳 ;
赵国泽 ;
汤吉 ;
赵俊猛 ;
晋光文 ;
邓前辉 ;
王继军 .
地震地质, 1999, (02) :64-72
[3]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J].
赵文津,车敬凯,徐中信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5) :615-628
[4]   盲断裂、褶皱地震与新疆1906年玛纳斯地震 [J].
张培震,邓起东,徐锡伟,冯先岳,彭斯震,杨晓平,赵瑞斌,李军 .
地震地质, 1994, (03) :193-204
[5]   华北盆地滑脱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J].
王椿镛,张先康,吴庆举,祝治平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5) :613-620
[6]   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 [J].
王椿镛 ;
王贵美 ;
林中洋 ;
张四维 ;
刘运生 ;
毛桐恩 ;
刘元生 ;
段以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4) :445-452
[7]   新—甘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J].
徐新忠 ;
王有学 ;
蒋亚明 ;
党淑娟 ;
聂定平 .
新疆地质, 1992, (02) :147-154
[8]  
全球重大灾害性地震目录[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译, 1996
[9]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编, 1986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资料汇编[M]. 地震出版社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