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7
作者
刘玉 [1 ]
冯健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居民; 经济行为特征; 空间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城市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形成与演化方面表现出与传统城市,尤其中心城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传统的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与结论难以准确地解释中国城乡结合部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居民经济社会特性的生产消费能力、社会网络结构与行为选择特征等对城乡结合部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空间效应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经济行为选择,致使城乡结合部陷入不良发展的泥沼。鉴于此,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改造应充分考虑居民经济行为特征与生产生活需求,并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在促进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的同时,实现城市和谐与品质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变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张学勇,沈体雁,朱成元.城市发展研究. 2014(02)
[2]   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与行为意向研究 [J].
湛东升 ;
孟斌 ;
张文忠 .
地理研究, 2014, 33 (02) :336-348
[3]   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 [J].
张艳 ;
柴彦威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2) :1723-1731
[4]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 [J].
周春山 ;
叶昌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7) :1030-1038
[5]   城乡结合部的更新和改造——北京的实践 [J].
余钟夫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1, 13 (06) :12-14
[6]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部门与“城中村”改造——深圳市蔡屋围、渔民村的案例研究 [J].
尹晓颖 ;
闫小培 ;
薛德升 .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24 (03) :44-53
[7]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特征、模式与机制 [J].
冯健 ;
刘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93-106
[8]   南京城市贫困群体的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分析 [J].
刘玉亭 ;
何深静 ;
李志刚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S1) :85-93
[9]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3) :204-215
[10]   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J].
张庭伟 .
城市规划, 2001, (07)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