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与行为意向研究

被引:104
作者
湛东升 [1 ]
孟斌 [2 ,3 ]
张文忠 [4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3]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居住满意度; 居住流动性; 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提高居民居住满意度是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研究多关注客观物质设施建设,而忽略居民居住需求的实际感知,对转型期中国大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影响机制与行为意向研究还相对薄弱。选取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居住满意度—居住流动性意向"概念模型,重点探讨转型期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因素及其与居住流动性意向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主要由居住环境、住房条件、配套设施和交通出行四个维度构成,且各维度的影响效应呈现出住房条件>居住环境>配套设施>交通出行的递减趋势。居住满意度对居住流动性意向具有显著地负面感知效应。另外,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也对居住满意度感知评价和居住流动性意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为深入了解转型期北京市居民居住环境需求与偏好提供较好的实证案例,同时对指导居住区开发和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36 / 34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空间分析——以佳木斯市为例 [J].
顾成林 ;
李雪铭 ;
周健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2, (04) :55-61
[3]   城市封闭住区环境和居民满意度特征——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 [J].
魏薇 ;
王炜 ;
胡适人 .
城市规划, 2011, 35 (05) :69-75
[4]   上海旧住区居民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勇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3) :98-104
[5]   城市尺度人居环境的主客观综合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J].
丛艳国 ;
夏斌 ;
章家恩 .
热带地理, 2010, 30 (02) :183-187
[6]   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 [J].
孟斌 ;
尹卫红 ;
张景秋 ;
张文忠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318-1326
[7]   基于居住区比较的北京城市通勤研究 [J].
张艳 ;
柴彦威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327-1340
[8]   中国城市单位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J].
柴彦威 ;
刘志林 ;
沈洁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155-163
[9]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J].
张文忠 .
地理科学, 2007, (01) :17-23
[10]   城市尺度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J].
李华生 ;
徐瑞祥 ;
高中贵 ;
彭补拙 .
人文地理, 2005,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