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生产——以近代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城市化为例

被引:18
作者
张晓虹
孙涛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城市化; 城市建成区; 江湾五角场地区; 近代;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10.004
中图分类号
F299.29 [城市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城市地区景观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格局演替的人为干扰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强度、频度及方式的差异,从半自然的农业生态景观演化为以人工建筑为主的城市生态景观的过程,可能呈现多样化的面貌。利用GIS技术将20世纪上半叶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逐年复原,发现其景观演变过程表现为由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转变为城乡景观杂错分布,并且这一进程因为各种政治事件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及空间差异性。揆诸史实,可知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不仅是上海都市政治的产物,更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典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181 / 11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近代上海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研究——基于GIS的近代上海法租界个案研究(1898—1914) [J].
牟振宇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106-113
[2]   城市化与乡村聚落的空间过程——开埠后上海东北部地区聚落变迁 [J].
张晓虹 ;
牟振宇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101-109
[3]   近代上海法租界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牟振宇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 (04) :23-32
[4]   上海老城厢:一个江南城市的景观演变史及其动力机制 [J].
吴俊范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 (01) :5-15
[5]   城市空间扩展视野下的近代上海河浜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J].
吴俊范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 (03) :67-77
[6]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乡交错带景观演变研究——以上海西南地区为例 [J].
高峻 ;
宋永昌 .
生态学报, 2003, (04) :805-813
[7]  
上海通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熊月之主编, 1999
[8]  
杨浦区地名志[M]. 学林出版社 ,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编, 1989
[9]  
泡沫化了的新国族召唤——大上海计划与1927-1937年间上海的都市政治 .2 郭奇正. 地理学报 . 2001
[10]  
上海城市规划志 .2 《上海城市规划志》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