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扩展视野下的近代上海河浜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被引:9
作者
吴俊范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空间; 河浜;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1 ;
摘要
本文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首发之地——上海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埠后租界城市空间扩展的微观过程为视角,系统探讨其河浜资源利用与相关环境变迁的内在机制与驱动力,并对深层的制度背景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从城市建立的初期开始,租界工部局就仅出于实用目的对自然河浜的排水功能加以利用,以私人化的地产分布、地产开发需求以及马路的拓建规划为基本导向,对河浜进行无序填没和管道化改造,而忽略了方格状感潮河网的环境脆弱性以及河浜除排水以外的其他生态功能。这种受城市空间扩展自然驱动的河浜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河浜形态破碎与功能紊乱,成为近代以来上海地区黑臭河道不断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制度根源主要在于:租界直接承袭了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改造理念,并受到自治市制度的局限。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上海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唐振常 主编, 1989
[2]  
上海研究资料[M]. 上海书店 , 上海通社 编, 1984
[3]  
关于在静安寺路的防汛措施. 工部局档案 .
[4]  
窦乐安路河浜的不卫生状况. 工部局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