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中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

被引:7
作者
白钰 [1 ,2 ]
曾辉 [3 ,4 ]
梁尧钦 [3 ]
刘语凡 [3 ]
詹望 [5 ]
机构
[1]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
[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5]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城市尺度; 温室气体; 环境责任; 区域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城市尺度时对温室气体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除存在能源贸易调整的缺陷外,还应对城市的温室气体环境责任重新定义和划分,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依照城市自身的区域特征来制定标准.在对城市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生态足迹核算体系温室气体环境责任分配内涵的不同进行分析后,基于城市等级的划分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概念,构建了在城市尺度上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使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的可持续评价上更加真实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城市间经济联系定量研究[D]. 王海江.河南大学 2006
[12]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
Wackernagel, M ;
Onisto, L ;
Bello, P ;
Linares, AC ;
Falfán, ISL ;
García, JM ;
Guerrero, AIS ;
Guerrero, C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375-390
[13]  
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 . William Ree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 1996 (4)
[14]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 [J].
张雪花 ;
郭怀成 ;
张宏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45-250
[15]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16]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 [J].
彭建 ;
吴健生 ;
蒋依依 ;
叶敏婷 .
生态学报, 2006, (08) :2716-2722
[17]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18]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19]   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中的公平性与效率问题 [J].
张艳林 ;
刘德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4) :70-73
[20]   大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初探——对北京、上海的案例研究 [J].
苏筠 ;
成升魁 ;
谢高地 .
资源科学, 2001, (06)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