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及应用前景初探

被引:52
作者
薛小代 [1 ]
梅生伟 [1 ]
林其友 [2 ]
陈来军 [1 ]
陈颖 [1 ]
机构
[1]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2] 国网芜湖供电公司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压缩空气储能; 清洁能源处理器; 冷热电三联供;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
TM61 [各种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能源互联网是面向未来的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可实现更加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的生产、转换、存储和消费,从而极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撑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社会发展。首先基于对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类具有信息和能量交互作用能力的能源处理器总体方案,分析论证了能量处理器是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单元。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的清洁能源处理器架构,设计了风、光、电、热等清洁能源的存储和相互转换机制,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多种清洁能源的协同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冷热电三联供和零碳排角度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主持完成的500 kW压缩空气储能实验系统,阐述了该实验系统可作为清洁能源处理器的一个原型示范平台的可行性,最后初步探讨了清洁能源处理器在大规模能源互联网中作为能量中心以及在中小规模能源互联网中作为应用服务器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含压缩空气储能的微网复合储能技术及其成本分析 [J].
田崇翼 ;
张承慧 ;
李珂 ;
王静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10) :36-41
[2]  
Design and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of non-supplementary fired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TICC-500[J]. MEI Sheng Wei,WANG Jun Jie,TIAN Fang,CHEN Lai Jun,XUE Xiao Dai,LU Qiang,ZHOU Yuan,ZHOU Xiao Xin.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5(04)
[3]   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 [J].
周海明 ;
刘广一 ;
刘超群 .
中国电力, 2014, 47 (11) :140-144
[4]   多级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评估方法 [J].
刘斌 ;
陈来军 ;
梅生伟 ;
王俊杰 ;
王思贤 ;
方陈 .
电工电能新技术 , 2014, (08) :1-6+20
[5]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J].
董朝阳 ;
赵俊华 ;
文福拴 ;
薛禹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 (15) :1-11
[6]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路由器 [J].
曹军威 ;
孟坤 ;
王继业 ;
杨明博 ;
陈震 ;
李文焯 ;
林闯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6) :714-727
[7]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J].
查亚兵 ;
张涛 ;
黄卓 ;
张彦 ;
刘宝龙 ;
黄生俊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6) :702-713
[8]   面向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J].
陈来军 ;
梅生伟 ;
王俊杰 ;
卢强 .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 (06) :1-6
[9]   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初析 [J].
任东明 ;
谢旭轩 ;
刘坚 .
中国能源, 2013, 35 (10) :6-10
[10]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J].
谢高岗 ;
张玉军 ;
李振宇 ;
孙毅 ;
谢应科 ;
李忠诚 ;
刘韵洁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1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