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与能源路由器

被引:178
作者
曹军威 [1 ,2 ]
孟坤 [3 ]
王继业 [4 ]
杨明博 [1 ]
陈震 [1 ,2 ]
李文焯 [3 ]
林闯 [3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
[2]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3]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4]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能源路由器; 可再生能源; 分布式能源; 微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05 [];
学科分类号
081201 ; 1201 ;
摘要
日益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等要求可再生清洁能源应该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承担主要能源供给任务.能源传输技术、存储技术、信息通信以及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有效利用分布式、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技术支持.针对类似于信息互联网式的能源互联网愿景,本文探讨了以能源路由器为核心交换装置的能源互联网实现模型,从能源路由器的实现目标,已有支撑技术和实现部署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说明了该领域亟需突破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信息中心网络.[M].陈震;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中国电力与能源.[M].刘振亚; 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  
智能电网技术.[M].刘振亚;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   How Internet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Can Help Green and Smarten the Electrical Grid [J].
Keshav, Srinivasan ;
Rosenberg, Catherine .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11, 41 (01) :109-114
[5]  
An information-centric energy infrastructure: The Berkeley view.[J].Randy H. Katz;David E. Culler;Seth Sanders;Sara Alspaugh;Yanpei Chen;Stephen Dawson-Haggerty;Prabal Dutta;Mike He;Xiaofan Jiang;Laura Keys;Andrew Krioukov;Ken Lutz;Jorge Ortiz;Prashanth Mohan;Evan Reutzel;Jay Taneja;Jeff Hsu;Sushant Shankar.Sustainable Computing: Informatics and Systems.2010, 1
[6]   日本数字电网计划 [J].
邓雪梅 .
世界科学, 2013, (07) :19+9-19
[7]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J].
曹军威 ;
万宇鑫 ;
涂国煜 ;
张树卿 ;
夏艾瑄 ;
刘小非 ;
陈震 ;
陆超 .
计算机学报, 2013, 36 (01) :143-167
[8]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J].
谢高岗 ;
张玉军 ;
李振宇 ;
孙毅 ;
谢应科 ;
李忠诚 ;
刘韵洁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109-1119
[9]   自适应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 [J].
林闯 ;
贾子骁 ;
孟坤 .
计算机学报, 2012, 35 (06) :1077-1093
[10]   微电网CPS体系架构及其物理端研究 [J].
刘汉宇 ;
牟龙华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2, 32 (05)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