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融资、挤出效应与资本脱实向虚——中国实体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证据

被引:58
作者
文春晖 [1 ,2 ]
李思龙 [2 ]
郭丽虹 [2 ]
余晶晶 [3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二元融资市场过度融资; 挤出效应; 脱实向虚;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8.07.003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基于金融股权投资目的的过度融资行为及其挤出效应,诠释了资本脱实向虚的微观机理,并选取2007—2015年实体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经济新常态下经营风险上升导致企业产生额外保值的融资需求,成为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重要原因;(2)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通过挤出效应强化二元融资市场的价格歧视,二元市场的反馈效应致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资本双双脱实向虚;(3)在高经营风险的经济新常态中,参与金融投机的上市公司对实体投资关注度和积极性下降,脱实向虚动机更为强烈,其中,国有、东部以及商业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规模更大,资本脱实向虚动机更强,对非上市公司融资市场挤出效应也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出台监管政策,禁止上市公司融资资金再次进入金融体系空转,严格监管实体上市公司参股控股金融企业,加强对实体非上市公司的贷款扶持。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胡奕明 ;
王雪婷 ;
张瑾 .
经济研究, 2017, 52 (01) :181-194
[2]   团队异质性、管理层持股与企业风险行为 [J].
陈闯 ;
吴晓晖 ;
卫芳 .
管理科学学报, 2016, 19 (05) :1-13
[3]   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J].
罗来军 ;
蒋承 ;
王亚章 .
经济研究, 2016, 51 (04) :74-88
[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证据 [J].
文春晖 ;
任国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2) :115-129
[5]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 [J].
吕劲松 .
金融研究, 2015, (11) :115-123
[6]   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 [J].
张成思 ;
张步昙 .
经济学动态, 2015, (06) :56-66
[7]   经营风险、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高管层内部薪酬差距 [J].
陈震 .
经济管理, 2012, 34 (12) :51-61
[8]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 [J].
叶祥松 ;
晏宗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9) :63-81+207
[9]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邱杨茜 ;
陈颖 ;
余军 ;
何孝星 .
经济学动态, 2012, (08) :57-62
[10]   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 [J].
陆岷峰 ;
张惠 .
经济学动态, 2012, (06) :53-57